时间:2021-10-22 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
100多年前,一个来自美国康涅狄格州斯特林、只上过小学的农村小伙儿为了追寻一个记者梦,毅然来到了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纽约,为其日后辉煌事业的发展拉开了序幕。这位开创了新金融时代、缔造了股票指数和股票技术分析的鼻祖,就是查尔斯·亨利·道。
19世纪末,美国股票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十分严重,华尔街大机构投资者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以及从事“老鼠仓”交易等行为屡屡发生,他们人为操控造成股票价格暴涨暴跌,以便低买高卖,从中赚取巨额利润。而那些因信息不透明看不清大势的中小投资者却蒙受了巨大损失,无奈被金融大鳄们“割韭菜”。因此,市场亟须一种能够客观反映市场总体运行趋势的方法,以便引发人们从宏观上对股票市场的波动进行思考和认识,进而帮助人们投资。
通过对股票收盘价的研究,查尔斯·道发现可以用少数有代表性的股票的平均价格来表现股票市场的总体走势。1884年,他在自己编辑出版的《顾客晚报》上首次发表了一种包含11只股票的算术平均股票价格指数,其样本包括9家铁路公司和2家汽轮公司。就这样,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价格指数——大名鼎鼎的道琼斯指数诞生了。该指数是以公司名称来命名的,除了创始人查尔斯·道和爱德华·戴维斯·琼斯之外,还有一位合伙人名叫查尔斯·密尔福特·伯格斯特里瑟。遗憾的是,这位合伙人的姓氏因过长被两位创始人拒绝加入公司名称中,失去了他名垂青史的机会。
道琼斯指数一经推出便受到华尔街的热烈欢迎。此后,经过反复研究,股票样本队伍也不断壮大。1896年5月26日,道琼斯工业指数首次发表在道琼斯公司出版发行的《华尔街日报》上,它包含了在当时被认为投机性最强的12家工业公司股票。1928年10月1日起,其样本股数量扩充至30只并保持至今,这便是现在我们经常提到的道琼斯平均工业指数。
道琼斯指数的问世为日后各种指数的编制奠定了基础,是一个可以追踪和反映股市运动现象的“晴雨表”,并且逐渐成为人们在投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有力辅助工具。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时至今日,常见的正规而权威的指数编制机构主要有三类:
一是具有先天优势的证券交易所及其关联的指数公司,例如上证股票指数是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中证指数则是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的。
二是各种投资机构旗下的指数服务公司,例如开发申万股价系列指数的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以及发布MSCI指数的摩根士丹利指数服务公司等。
三是出版传媒或统计公司出资的指数服务公司,例如编制英国富时100指数的英国富时集团以及开发标普500指数的标准·普尔公司等。
按照规模来划分,股票指数可以分为综合指数和成分指数。
综合指数形式的股票指数,是指将在某一交易所上市挂牌的所有股票都纳入计算指数的投资组合之中,如上海证券综合指数(“上证综指”)就是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的市值进行综合计算得出的,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市场的总体走势。
成分指数,是指在市场中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样本股而编制的指数,以反映符合某一市值规模标准或属于某行业的一定数量上市公司的整体股票涨跌情况。目前,境内外市场认知度较高的股票指数以成分指数居多,国内常见的成分指数包括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中证500指数、深证成指等,境外常见的则有道琼斯指数、标普500指数、恒生指数、日经225、富时100指数、德国DAX30指数和法国CAC40指数等。
除此之外,股票指数不仅可以反映股票市场的一个全局概况,还可以根据所选取的样本股不同特征进行细分。比如,不同股票之间的联动效应是不尽相同的,通常情况下,同一行业的股票价格之间往往会表现出较强的同涨同跌效应。为了反映某一特定行业股票的整体表现而编制的指数,我们称之为“行业指数”。以中证全指行业指数系列为例,分为能源、原材料、工业、可选消费、主要消费、医药、金融地产、信息技术、电信、公用事业十个行业。而主题指数则是针对市场上某一热点设计而成的指数,其成分股不一定属于同一个行业,只要属于同一个概念板块即可,比如5G概念、“一带一路”、环保主题等。
如果股票指数仅仅只发挥了“晴雨表”的作用,那它的存在意义就远远被低估了。
1965年,麻省理工的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写了一篇论文,主要观点是“股票过去的表现对未来是没有影响的”。同年,芝加哥大学的尤金·法玛基于此理论,进一步提出有效市场理论。他们的结论是股价是随机游走的,是无法预测的,最有效的投资组合就是市场本身,没有人能够长期持久地战胜市场。以什么来度量是否是“战胜市场”呢?股票指数就是最好的市场指标。如果某个投资公司或基金经理某年通过精心选股和择时买卖获得8%的收益,你是不是会觉得很了不起!但当你知道该年股票指数上涨了12%时,就不会有这种崇敬感了。如果这个基金收取了2%的管理费,还说替你赚了6%的利润理应感谢他,你是不是会觉得有点恶心!
将股票指数作为投资绩效的基准已经深入人心,这既是经济学家的功劳,也是股票指数发挥的一个重大作用。
不难想到,这套理论当初自然会遭到投资公司特别是基金公司的反对,因为说专业人士并不能战胜市场取得超过市场的平均收益,等于在侮辱他们。但经济学家凭数据说话,对股票基金的表现逐年统计的数据表明,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的基金公司被市场打败了。有人会疑问,那不说明还有百分之二十多的基金公司战胜了市场吗?经济学家解释道:是的,也许那年的行情比较符合那些基金的猜测。但“长期持久地战胜市场”不能看一年喔,不妨多看几年!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投资公司和基金经理开始尝试按指数复制一个股票组合,不再辛辛苦苦选股。1971年,富国银行(WELLS FARGO BANK)向机构投资者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只指数基金产品。1975年,约翰·博格成立了先锋基金公司,第二年即成立了第一只针对个人投资者的指数基金,跟踪美国的标普500指数,计划募集规模1.5亿美元,但是首发仅募集到1100万美元。博格并没有灰心,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贯彻他的核心原则:绝大多数投资者无法战胜市场,最好成为市场本身;而成为市场本身的最好方式,就是选择成本最低的指数基金。在降低成本方面,博格采取了下列措施:一是大幅降低基金费用。由于是被动投资,不需要传统基金这么大的研发费用,也不需要给基金经理高额工资及奖金;二是不惜得罪当时的传统基金行业,取消销售费用(为此还打了官司);三是把总部搬到人迹罕至的郊外,而不是高大上的金融中心,降低公司经营的成本。不难想到,先锋基金的管理费率是全行业最低的。别小看一年几个点的管理费率,长期看将积累极大的优势。
1994年,标准普尔500指数增长了1.3%,超过了市场上78%的股票基金表现。1995年,标准普尔500指数取得了37%的增长率,超过了市场上85%的股票基金表现。1996年,标准普尔500指数增长了23%,又一次超过了市场上75%的股票基金表现。三年加在一起,市场上91%的股票基金收益增长率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增长率,“指数基金”的概念开始在投资者的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获得了基金业的广泛注意,指数化投资策略的优势开始明显显现。先锋基金一战成名,成为全球最大的基金,博格也因此而成为公认的“指数基金之父”。据统计,美国机构投资者持有的指数基金资产在1980年为100亿美元,而到了1996年底,这部分指数基金资产的总额已经达到了1万亿美元。个人投资者持有的指数基金资产也从1990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了580亿美元。
在国内,第一只指数基金诞生于2002年,第一只ETF出现在2011年,即华夏基金的上证50ETF。目前,A股市场上被指数基金公司追踪最多的指数是沪深300股票指数。在ETF各交易品种中,沪深300ETF基金的交易金额也一直排在前列。
这么多的投资公司和基金愿意采用指数进行复制投资,指数公司太高兴了,因为使用他们编制及维护的指数是要付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