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3 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证券期货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落地见效,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按照证监会总体工作安排,定于2022年11月在全行业开展“证券期货业数字化转型主题宣传月”活动。通过开展“证券期货业数字化转型主题宣传月”活动,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分享,繁荣行业金融科技生态,推动行业金融科技进步,营造行业金融科技创新氛围。该篇为“证券期货业数字化转型主题宣传月”系列宣传之一。
科技赋能 数据驱动全面深化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
历经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框架已经形成,证券行业也逐渐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金融科技正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随着数字经济活力不断释放,证券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更加强烈,金融科技的作用和价值更加突显。“十四五”以来,海通证券始终秉承“集团化、国际化、数字化”的发展战略,以建设“数字海通2.0”为目标,不断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业务场景的深入应用,全面深化公司数字化转型,努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积累经验、提供样板。
一、深化数字化转型,应坚持规划引领
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不可缺失。企业在研究制定科技规划时,尤其要加强对国家和行业相关科技规划的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高阶指导。
一是从国家层面来看,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也把加快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合理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深化应用作为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任务。
二是从行业层面来看,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2022年接续出台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从战略全局对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为新时期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明确了方向和路径。2021年10月,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正式发布了《证券期货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紧扣“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与“数据让监管更加智慧”两大主题,为新发展阶段证券期货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纲领性指南,并将推进科技赋能与金融科技创新作为其中的重点方向。
三是从证券公司层面来看,各证券公司应以行业科技发展规划为指引,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特点和条件禀赋,研究制定相应的科技发展规划,而不是直接用行业科技发展规划替代企业自身科技规划。海通证券在2016年率先研究制定了五年科技发展规划,为公司“十三五”科技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通过构建项目组织推动机制和综合度量体系,确保了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成效。通过五年的推进,公司科技水平逐步实现了从行业“跟跑”到“并跑”,再到局部“领跑”的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数字基座。
二、深化数字化转型,应坚持理念先行
推动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首要的是推动企业数字化理念的认知重塑,要推动建立全员数字素养,培育良好数字文化。只有理念到位,才能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确保数字化转型的落地效果。
一是要建立长远全局思维。数字化转型必须要服务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科技是手段,数据是资产,推动企业提质增效是最终目的。因此,证券公司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时,不仅要关注眼前收益,更要关注中长期发展利益;不仅要关注局部领域,更要关注前中后台全领域的数字化布局,最大程度实现数字化转型和企业长远全局发展相匹配。
二是要建立创新包容思维。数字化转型追求原创性创新甚于模仿创新,以获得跨越式的发展。这就要求主动拥抱变化、自我革新,以开拓和探索的精神改变现有模式。在坚持“零容忍”的总体要求下,行业和证券公司也要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在创新发展和安全稳定中谋求平衡。
三是要建立开放融合思维。在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需要打破部门墙,树立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部门的任务,更需要技术与业务的双向融合才能有效推进的理念;在企业外部,随着证券公司对科技投入的加大和科技能力的提升,要避免“拿来主义”和“闭门造车”两个极端,要在坚持自主可控的基本前提下,加快融入生态,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四是要建立底线红线思维。合规是红线、安全是底线。证券公司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密切关注金融科技的合规性问题,把握好金融科技创新的合规边界,避免粗放式、低层次的盲目发展,要合理平衡科技创新同金融安全的关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将安全生产作为第一生命线,始终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平稳运行,为业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三、深化数字化转型,应坚持纲举目张
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数字化战略、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业务、数字化底座、保障机制等多方面综合推进,而关键是构建数字化转型的四梁八柱,从而纲举目张,最终推动数字化转型蓝图的全面实施。
一是构建敏捷高效组织架构。大部分证券公司都有比较完善的信息技术治理体系,为了强化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领导,往往会单独设立相应的决策机构,比如数字化转型办公室、金融科技委员会等,但在执行层面仍然沿用现有的科技和业务部门架构,容易造成执行层面的冲突现象。海通证券则由信息技术治理委员会作为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转型的统一决策机构,下设信息技术管理办公室和数据治理工作办公室,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与信息技术工作的有机结合。同时,优化了“一部两中心一实验室”的科技管理组织架构,将原有的信息技术管理部调整为金融科技部、软件开发中心、数据中心、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四大职能部门,以推动科技管理、软件研发、系统运维、科技创新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二是深化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数字化转型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需要围绕业务场景的综合技术运用,而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是基础。为了提升对核心关键技术的掌控能力,海通证券建立了“一核心三平台”的平台化发展战略,2017年在行业中率先启动了新一代核心交易系统的自主研发工作。该系统基于“分布式、全内存、高并发、低延迟”技术架构,支持灵活部署方式和水平扩展能力,快速迭代,交易穿透时延达到几十微秒级,系统可靠性、并发度及交易性能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推动建立自主可控的移动端开发平台、PC端开发平台和管理类应用开发平台,为更多应用系统构建统一、通用的底层技术平台。
三是推动科技业务融合力度。数字化转型本质是促进业务的转型,因此,它不仅仅是科技部门的工作,更需要公司各业务条线共同参与、共同承担数字能力的构建职责。为进一步推动业务与科技的双向融合,海通证券试点在多个业务条线设置“业务科技融合团队”。该团队由业务和科技部门分别抽调人员组成,业务能力与技术素养兼备,能够有效承担业务与技术沟通的桥梁作用,带动业务与科技协同发展,形成业务需求与解决方案的“适配器”,共同打造“科技团队中最了解业务、业务团队中最了解科技”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并且以促进“业务创新”为长期目标,通过对业务发展、技术创新、行业动态、客户需求的洞察,推动业务模式的创新发展,进而成为公司构筑新一轮竞争优势的重要抓手。
四是加强科技创新开放生态。各证券公司通过深化与同业、科技公司、科研机构等在科技发展、技术攻关、场景应用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努力促进金融科技生态圈建设,推动全行业科技能力的发展。海通证券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运用资本市场的专业能力和市场影响力,通过“投、融、保、研”联动机制,抓住科创板、注册制改革全面推进的市场机遇,与合作伙伴共同开辟金融科技新蓝海,全力构建金融科技开放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并通过联合创新实验室、产学研联盟、产业基金孵化等形式,携手产、学、研、用探索联合创新之路,为各类新兴技术在海通的研究、试验和应用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五是激发数据资产要素潜能。如何开展数据治理、更好地发挥数据价值是证券公司实现数字化转型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而首要是实现对数据资产的准确分类分级。海通证券根据《证券期货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引》,于2020年开展了数据分类分级研究,结合行业业务特点,从个人信息保护切入,构建了2大类5层级的分类框架、4层级的数据定级规则和定级调整规则、近1200项的经纪业务条线数据分类分级清单,探索建立了一套具有行业特色的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在行业率先形成了可落地的数据分类分级实践范例。
四、深化数字化转型,应坚持紧扣趋势
当前,中国证券业合规风控管理日趋严格,财富管理转型力度不断加大,机构客户交易占比稳步提升,衍生品业务快速发展,境内外业务联动日益紧密,这些新情况、新趋势都对证券公司数字化能力提出更多、更高、更新的挑战,客观上又促进了证券公司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深化和提速。
一是强化财富管理支持能力。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已形成行业共识,走出传统通道型业务模式,以客户为中心,以提升客户体验、强化产品销售和增强投顾服务为核心的新模式正在加速形成。一方面,证券公司要全面优化交易和业务办理线上化支持能力,以满足客户全天候、全渠道的服务要求,同时,不断增强线上业务数字化运营能力,持续拓展线上入口流量、活跃度和客户体验;另一方面,证券公司要加快产品管理系统建设,构建从产品引入到销售的全流程管理体系,打通业务端到端服务的全链条。
二是强化机构服务支持能力。随着投资品类和配套制度的丰富和完善,资本市场涌现出更多元的交易机会和更复杂的投资模式,使得机构客户对综合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一方面,证券公司要强化自己的专业基因,依托自身基因做好通道、融资等服务,提升交易撮合能力;另一方面,证券公司也要能够借助自身投行、研究、产品等业务线,加强资源的整合,围绕资产配置、投资研究、交易服务等客户的核心需求,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和一站式综合服务,持续提升产品、服务的供给能力。
三是强化投行投资支持能力。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和私募股权投资业务板块的数字化转型起步相对较晚,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战略的不断推进,尤其是科创板和注册制的推出,加速推进了投行投资类业务数字化转型进程。一方面,证券公司要通过底稿电子化来满足行业对加强投行业务内部控制的要求,全面替代以纸质底稿和业务流程台账为主的传统运营模式;另一方面,证券公司要以数字化手段实现对投行项目和私募股权类项目“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全覆盖”的精细化管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在金融文档审核、处理、防篡改等方面的能力,有效嵌入投行投资业务的日常运作环节,构建起“人+技术”的数字化投行新模式。
四是强化中后台赋能支持能力。推动证券公司全面数字化转型,应加快构建“小前台、大中台、强后台”的新模式,尤其要加强中后台数字化能力建设。在业务运营领域,证券公司要通过业务运营的流程再造,实现业务审核、业务处理、业务监控、业务复核等全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在合规风险领域,证券公司要通过新技术的综合运用,推动从事后向事中、事前的转变,实现主要风险的科学计量、主动识别和有效处置;在数据治理领域,证券公司要以数字资产梳理和分类分级为基础,构建数据分类管控、差异化服务的管理和技术体系,在夯实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提升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以充分释放数据资产价值。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证券公司自身的模式也会不断演进。证券公司根据聚焦的客户群体与业务资本化程度不同,既有布局全产品线、为客户提供全周期综合服务、以综合平台能力和科技能力打造竞争力的大型全能投行,也有深耕某类核心业务或聚焦某类特定客户的精品投行,从而构建多层次、差异化的行业生态。证券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模式制定相应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共建行业健康发展的生态圈,共同拥抱转型加速的数字化时代。
(作者简介:毛宇星,理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官,兼任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科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和《上海信息化》理事会副理事长。)